如今的市场,除了“颜值”、“三件套”等“传统单品”,还有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焦点:车机系统。这种最早从豪华品牌开始的竞争,现在正逐渐“蔓延”到常规品牌和大众家用车。一些厂商也是基于这种变化,开始在这个领域另辟蹊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比如雪铁龙的CITRON CONNECT。
对于雪铁龙的这方面,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全液晶仪表或者一些伴随ADAS的显示信息。事实上,雪铁龙在这方面的突破性尝试就是其车载互联系统。最近通过雪铁龙C6多媒体主机的体验,车云越来越感受到了车辆互联时代的到来——它所带来的好处和未来价值,确实是非互联车辆系统所能比拟的。
联网汽车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车辆互联,没有争议。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在手机功能无限强大,已经逐渐成为个人终端的当下,是否有必要进行车辆互联。比如现在很多人觉得原来的车载导航是鸡肋,但是不如直接用手机导航方便。至于各种信息化,比如天气预报,新闻浏览,网页搜索等。,手机也可以实现,不需要在车上弄个互联系统。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其实就算是车云菌,目前上车后也习惯性的用手机实现各种搜索导航,有时候确实会忽略那些车和机功能的存在。但通过C6车联网的体验,车云有一种感觉,以前的做法或习惯更多是因为车和机系统没有与时俱进。换句话说,如果车机互联的功能和体验到位,其功能性和使用效果远非手机可比。
就说人体工程学吧。为什么各行各业的制造商都要在RD投资这么多来发展汽车和机器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只是大屏吗?更何况操作系统如此普及,为什么厂商还要去研发车机的操作系统和接口?仅仅是为了展示你的品牌LOGO吗?显然不是。其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人体工程学。别忘了,开车时用手机进行各种操作是违反交通法的,但没有交通法说开车时不能操作车载系统。为什么?因为手机的各种功能并没有考虑到行车条件,所以车载系统的设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符合行车过程中的操作。在这个单项上,手机永远代替不了汽车。
这样,我们就可能进入另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互联互通”吗?开车一定要用互联网吗?和上面的问题相比,我相信这个问题的争议会小很多——因为“互联互通”的好处太明显了。
体验C6车联网五大模块
雪铁龙C6的CITRON CONNECT,根据官方宣传,集成了智能导航、安全防护、互联网分享、娱乐资讯、无忧养车五大模块。
导航这种东西,很多年前就有了,诞生之初一度被认为是非常高端的设备。但是,使用过传统车载导航的人会发现越来越难以适应现在的驾驶环境。这也是很多人更喜欢用手机导航而不是车载导航的原因。比如在城市道路上,传统的导航因为没有互联网的帮助,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规划路线,即使那条路现在实行交通管制。智能导航则不同。例如,与高德联合开发了智能导航系统C6。通过车载互联,它可以借助高德的云数据智能规划路线。既能避免道路管制、交通拥堵等,又能根据路况变化调整路线。根据车云的经验,有了这个系统,每天上下班都会开启导航——智能导航选择回家或上班的最佳路线,远比“固守一条路”可靠。你可能会说:我手机上的高德地图就可以了。从功能上看确实如此,但操作体验和视觉效果却完全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取出手机、解锁、点击高德地图、等待、打字,然后不知道手机放在哪里,甚至插上手机这些繁琐的动作...单看页面,车载系统的感官效果比“手机版高德地图”更人性化。
安全很好理解。现在车辆联网了,对车辆的监控也可以实现“实时控制”。
分享其实就是车载移动WIFI。不同功能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体验。平心而论,如果手机卡的流量包足够大,这个功能并没有太大的作用。但如果用手机以外的移动终端,感觉就不一样了。车云有过在C6后座用笔记本写稿子,边写边查资料的经历。太酷了,真的让你“爱车载wifi”。当然,还不止这些。比如你用IPAD玩网游,你就知道没有WIFI的痛苦。你可能会说:手机热点不就可以了吗?嗯,不是真的,还是那句话:每次都要想着打开热点,然后往往第二天就发现热点开了。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另外,手机热点的辐射范围有限。C6的WiFi热点,我们已经尝试用三个车组共享了。手机能做到吗?
娱乐就不多说了,相当于在车上看各种各样的东西。还不如看手机呢不是吗?起初,比平菌也有同感。但是当你打开汽车,点击雪铁龙图标,首先弹出的是当前的天气情况,相当酷。
无忧养车其实就是车辆数据系统互联的概念。也就是有了互联网,车辆的信息会实时上传到云端,系统会更好的对车辆进行监控,避免车主因维修失误造成车辆损坏。
互联C6人机交互的改进
从车云的经历来看,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在“互联互通”的时代,车机系统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必要的。在车云看来,机车系统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最终目的是让车主,甚至是所有司机和乘客,不用“拿起手机”就能上车。至此,以“放手机方便”来评价车内储物空间优劣的时代终于可以一去不复返了。而且这种效果最大的好处不仅仅是方便,而是安全。从车云菌开C6的经历可以看出,我们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对手机的依赖,这大部分归功于它的“互联互通”。
导航前面说了。互联互通后,如果你还想开手机导航,那只能说明你“老古董”了。从体验效果来看,无论是搜索还是输入,该车的导航界面都更加通用。在定位方面,车载系统也比手机更强大。比如C6的定位有G值,它甚至可以判断你是在高架上行驶还是在桥下行驶。所有这些都可以相互连接,以允许高德导航及时更新或调整其路线规划。还有,在开车的过程中,如果要操作导航,出于安全考虑,也可以在后台使用语音。其实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比如你刚打算去某个区县或者城市,但是最终目的地还没有确定。比如吃饭的时候,想找周围的美食。有了互联网,你就不会像老非联网汽车一样,觉得自己搜出来的是一堆“垃圾”。
还有新闻,乍一看挺鸡肋的,但是用了之后也挺好的。车上互联互通的新闻文章,相当于一种搜索。每天看那些文章也不错,比今日头条的瞎推荐靠谱多了。停车等人的时候,搜两个方便有用。
当然,还有手机地图,在C6的CarPlay和MirrorLink上都有。不要以为这只是把手机直接投射到汽车上,它会有一套符合汽车操作体验的界面。虽然手机上的功能不能全部展示出来,但是常用的功能都有,会更安全,更人性化。
车云概述:
最后,车云应该提到,雪铁龙对车辆互联的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与其对其他前瞻性技术的重视是互补的。比如它的全液晶仪表和大屏幕主机,两者的结合对于车载互联功能的展示非常有效。况且它的ADAS理论上是需要“互联互通”的,未来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总之,在现在的用车环境下,车载系统互联是必然趋势。雪铁龙在这方面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体验,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去普及和完善。至于在可预见的未来,“上车后不用拿出手机”是否真的能实现,还要看这类厂商最后努力的效果。
本文发布仅传达信息,不代表车云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