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起点,新舵手,新考验。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著名的火焰学说,试图表明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正如火焰不断熄灭又不断复燃。
面对全球智电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上汽集团及旗下子公司的变革之火也在重新燃起。继上汽集团换帅仅仅一周后,上汽大众也迎来了新任总经理陶海龙。
上汽大众总经理 陶海龙
严格意义上,上汽大众正处于变革深水区且已经取得了局部的赢面mdash;mdash;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以微弱的销量增长为主流合资品牌守住了尊严,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与挑战,仍旧肉眼可见。
就此而言,陶海龙身上的担子不轻松。他能否带领上汽大众抓住机会,实现一个漂亮的大翻身?这对于上汽大众、上汽集团而言很重要,对于提振中国市场整个合资品牌的士气同样重要。
内忧外患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看上汽大众承受的压力。
其一,上汽体系内部的销量压力。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延续颓势,销量同比下滑了11.81%。几个重要业务板块都表现欠佳。
其中,作为上汽集团曾经的利润奶牛和销量支柱之一,上半年上汽通用销售新车22.6万辆,同比暴跌49.98%。6月销量直接掉到了2.6万辆,同比降幅高达72.02%mdash;mdash;这几乎等同于停摆了。
接着,上汽乘用车业务上半年销量33.49万辆,同比下滑18.49%。对比一下2021年巅峰期的超80万辆,令人难以置信。
值得注意的是,这包括MG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倘若抛开海外销量,基本上相当于国内市场已经没有荣威的声量了。
上汽集团的重要引擎mdash;mdash;海外市场也难言乐观,上半年以48.79万辆、8.54%的同比降幅收官。
对照之下,上半年上汽大众以1.75%的同比增幅、上汽通用五菱以9.60%的增长勉强保住了站位,接下来的责任越发吃重mdash;mdash;仅凭二者之力,能够拉住上汽集团这艘航母的跌势吗?
其二,主流合资品牌集体滑坡的压力。上半年销量榜单前十名里,虽然合资品牌仍旧占据了几个席位,但是质量上却难言理想。
其中,一汽-大众虽然保住了合资品牌第一的位子,但是销量却下滑了11.1%。其它包括广汽丰田、一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和北京现代在内的主流合资品牌销量悉数下跌,且基本上跌幅都是两位数。
过去几十年都曾辉煌过也都坐过Top级地位的主流合资品牌们已然衰弱至此,即便是悦达起亚这样的弱势品牌的高增长也难以提振丝毫士气。实际上,现如今合资品牌们不是甘愿躺平,而是根本起不来。
毫无疑问,这既是上汽集团的至暗时刻,也是主流合资品牌的至暗时刻。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上汽大众都必须要担起为集团、为合资品牌们重拾信心的使命,尽管这信念的火光再微弱。
因为,除了下牌桌没有其它退路。
直击核心
危机的核心来自于mdash;mdash;无论是电动汽车的头号玩家特斯拉,还是比亚迪的崛起无不得益于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供应链的垂直整合能力。
然而在这两点上,失势的车企集团和合资品牌都不具备竞争力。以主流合资品牌为例:
第一,智电化转型没能跟上大势。燃油车时代赢家心态导致合资品牌过于依赖油车红利,面对新能源转型观望情绪严重,内部缺乏变革动力,一来二去错过了最佳转型时机。
这一点已经是行业的共识,不再展开。
第二,新能源供应链整合效率低。燃油车时代供应链是合资品牌的绝对优势,上汽大众是典型的例子。桑塔纳的国产过程,就是一部中国轿车工业产业链的建造史。
从1988年到1998年的十年时间里,中德合资双方共同建立了400多家高质量的零部件企业,我们今天熟知的的福耀玻璃、扬州亚普、宁波华翔、宁波均胜都受益于桑塔纳共同体全方位的支持mdash;mdash;订单支持、技术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等等。
智电化时代,主流合资品牌们则完全落了下风。这也是为什么鲜有合资品牌的电动汽车敢于放开胆子打价格战的原因mdash;mdash;未必是不想,而是成本管控能力不够,打不起。
由此不难理解,上汽集团点将陶海龙的原因:大众汽车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觉醒与产业链整合、上汽集团在新四化战略上的全栈布局都已到位,上汽大众的任务则是加快自身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毫无疑问,陶海龙是上汽大众智电化转型时代供应链的新推手。
56岁的陶海龙也是汽车业老兵,拥有30余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曾在上汽大众质保部、制造部长期工作,后担任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质量保证部执行总监、副总经理。
更为重要的是,他曾担任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华域汽车总经理。
从上汽大众前几任总经理的履历来看,上汽集团这样的安排并不突然。刚刚升任上汽集团总裁的原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也来自于零部件企业,他曾担任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上汽集团的任命公告表明了对陶海龙的期待:作为汽车生产制造和质量控制领域的专业化领军人才,陶海龙熟悉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供应链体系运作,拥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团队领导能力,富有创新精神。
再次回到上汽大众的陶海龙,身上的责任则是,在技术共创的合资合作全新阶段,进一步推进各方融合共赢,带领企业加速打通上下游构建新汽车产业生态链;深度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奥迪品牌和大众品牌新能源转型升级;高效敏捷应对市场挑战,推进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的底气
正如官方引用的一句名言:不经历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那么,直击困难核心的上汽大众,这一次能否在变革深水区实现更大的突破?
我们认为,相较于日系和美系合资品牌,上汽大众在这一轮洗牌中胜出的优势更大。原因在于,大众汽车与中国市场深厚的依存关系。
2024年,是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也是上汽大众成立40周年。作为最早成立的合资品牌之一,上汽大众既是中德合作的压舱石,也是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晴雨表。
大众汽车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40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已经占据大众汽车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也已成为大众汽车无法割舍的第二故乡。
站在这一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之上,大众汽车不仅是最早认可中国汽车智电化实力领跑全球的跨国车企,也是在中国市场投入时间、精力和真金白银打造新能源产业版图的跨国车企,并且真正放下姿态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共赢。
作为当前唯一在中国市场有着完整的智电化产业链的跨国车企,大众汽车对于上汽大众的智电化转型当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正是以中德合资为坚实根基,上汽大众得以成功开启从技术引进到中德双方技术共创的合资合作全新阶段。
对于上汽大众而言,两个具有节点性意义的合作便是:
今年5月,上汽集团与奥迪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mdash;mdash;智能数字平台,基于该平台打造的首批车型将是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的3款纯电动车型,新车型将配备行业顶尖的软硬件。其中,首款纯电动车将于2025年推向市场。
今年6月,上汽集团又与大众汽车签署了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2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预计自2026年起,并跨越2030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
在上述合作落地之前,上汽大众手里还有不少好牌mdash;mdash;今年也是上汽大众的产品大年。
按照计划,全新途观L Pro、全新帕萨特、新款Polo、ID.7 S和一款紧凑型SUV将在今年密集出击。这意味着,除了5月上市的全新途观L Pro,上汽大众的下半年将更具爆点。
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站在40周年的新起点上,上汽大众终于赢得了新的牌面,也迎来了新的舵手,这无疑是它新的底气。而它是否能重新燃起信念之火,成为照亮深陷泥淖的合资品牌们的一束光?
这是新舵手陶海龙将要迎接的最大考验